-
時間:
2023/03/15
-
來源:
多彩貴州網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程曦) 3月15日,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5起服務保障“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典型案例。

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
本次發布的典型案例,集中展現了全省法院聚焦“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為持續改善民生、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以及和諧穩定社會環境開展的生動司法實踐。其中有4個案例是人民法院通過破產審判重整為企業輸血,有效促進企業盤活資產、恢復生產的同時,還有力促進了地方經濟實現穩增長。
延伸閱讀:
德昌祥藥業有限公司庭外重組轉破產重整案
——預重整制度的“貴陽方案”
【案情簡介】
貴陽德昌祥藥業有限公司為貴州最早的制藥廠,是貴州現存最早的現代工業制造企業。始創于1900年,當時名為“德昌祥藥號”。2000年經企業改制成立貴陽德昌祥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昌祥藥業公司),該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因過度舉債,現金流枯竭,虧損加劇,同時存在訴訟、執行案件,導致申請人生產經營困難。截至2021年11月25日,負債總額為99,523.13萬元,資產負債率為1272.08%。
2021年11月9日,德昌祥藥業公司向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破產重整申請。經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審查查明,認為其已具備破產原因,對其破產重整關系到企業品牌價值的再生,有利于地方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穩定,且經過庭外重組程序進行自我挽救和提前識別重整價值,具有挽救和重整的可能性,于2021年11月26日裁定受理申請人德昌祥藥業公司的破產重整申請,并通過公開競爭方式選任貴陽某事務所擔任管理人。管理人接管企業后公開招募了紅云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貴州三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兩位投資人,并根據兩套投資方案分別制作了兩套重整方案。2022年1月11日,兩套方案同時提交德昌祥藥業公司第一次債權人會議,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以貴州三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方案為藍本擬定的《德昌祥藥業有限公司重整計劃(草案)》。2022年2月27日,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批準德昌祥藥業公司重整計劃,并終止德昌祥藥業公司重整程序。本案中,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從立案受理到終結破產程序,僅用62日完成《企業破產法》規定的“6+3”個月內提交重整計劃草案的工作。同時,經過庭外重組轉破產重整,投資人對德昌祥藥業公司的投資總額從最初意向的1.4億元,在最終確定的破產重整方案中增加到2.32億元。
德昌祥藥業公司在執行期間已經提出了適合自身的市場策略、開發目標,增強了研發能力的投入,在重整執行期間著手強化行政管理及制度建設。僅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三個月,德昌祥藥業公司的生產產值達2554.31萬元,銷售收入達2927.43萬元,德昌祥藥業公司現有員工200余人,在全部保留破產重整時167名員工的基礎上,新增銷售骨干力量48人,保障并擴大了社會再就業。
【典型意義】
德昌祥藥業公司由于過度舉債、經營不善等多方原因,面臨困境,瀕臨破產。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積極打造“貴人服務”法院品牌,精準有效服務保障穩增長、穩就業工作,靈活運用破產法律制度對陷入困境的民營企業進行破產重整,穩住了員工就業,給沉疴宿疾的德昌祥藥業公司注入新的活力,讓這百年老字號的貴州本土藥企再次煥發出蓬勃生機。
遵義黔辣苑食品公司破產重整案
——發揮破產重整制度價值助力危困企業涅槃重生
【案情簡介】
遵義黔辣苑食品公司是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主要產品為半固態(醬)調味料(油辣椒),現有約5000畝辣椒種植基地,最大年產能4000萬元左右,涉及辣椒種植農戶3000余戶。2015年起,因固定投資金額大、擴張太快造成資金鏈斷裂,導致員工、供貨商、經銷商大量流失,公司經營差,連年虧損。2021年11月,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審查其破產重整申請后啟動預重整,臨時管理人在預重整期間與意向投資人簽訂《重整投資協議書》。2022年6月23日,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遵義黔辣苑食品公司的重整申請。重整期間,合議庭指導管理人編寫《重整計劃(草案)》,遵義黔辣苑食品公司以共益債模式向投資人借款2500萬元用于改造自動化生產線,購置辣椒粉生產及包裝設備、玻璃瓶灌裝生產線等設備,將公司年產能提高4至5倍,達2至3億元/年;通過完善產權手續進行融資貸款等方式100%清償擔保債權、職工債權、稅收債權本息,100%清償普通債權本金。幫助上下游3000余戶辣椒種植戶增產增收。2022年8月19日第一次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重整計劃(草案)。2022年9月15日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批準重整計劃(草案)。
遵義黔辣苑食品公司進入重整計劃執行階段后,于2022年底投入1700余萬元采購6條各類辣椒產品自動生產線,生產經營恢復正常,提供就業崗位75個,2023年1至2月,公司生產各類辣椒產品8100余件,烘干干辣椒251噸,企業通過重整得以涅槃重生。
【典型意義】
遵義黔辣苑食品公司破產重整案是以法治化、市場化方式化解債務危機的典型案例,通過以“共益債”的方式引入投資人,將1700余萬元投資款用于改造、新增生產線,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產能,優化商業模式,增強持續經營及盈利能力,帶動上下游辣椒產業繼續發展,幫助3000余辣椒種植戶增產增收,徹底擺脫經營和債務困境,實現穩增長、穩就業,助力鄉村振興。
強制管理被執行人貴州黔韻福生態茶業有限公司財產案
——善意文明執行幫助企業恢復“造血功能”
【案情簡介】
2013至2016年期間,貴州黔韻福生態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黔韻福茶業公司)因經營資金短缺,多次向鳳岡縣華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盛房地產公司)借款。因黔韻福茶業公司未履行還款義務,華盛房地產公司向鳳岡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決黔韻福茶業公司償還借款本息1101.6萬元。經法院調解,雙方達成由黔韻福茶業公司在2019年5月31日前償還華盛房地產公司借款本息940萬元的協議。因黔韻福茶業公司未主動履行債務,華盛房地產公司向鳳岡縣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鳳岡縣人民法院在執行中查明,黔韻福茶業公司在鳳岡縣蜂巖鎮流轉上千畝土地種植茶葉,建有四條生產線的茶葉加工廠,近年來由于經營不善已經關廠停業,還欠著三千多萬元債務,其中拖欠土地租金和工人工資60多萬元。茶園由于無人管理開始荒廢,部分村民由于收不到租金開始強行收回土地。另據了解,該公司由于掌握一項特殊的加工技術,生產的黑茶曾在西北幾省廣受歡迎,黑茶品牌被國家民委納入重點扶持的農業發展項目。
鳳岡縣人民法院經分析研判認為,黔韻福茶業公司負債較多,現已喪失繼續經營管理的能力,但其得到認證的有機茶園和黑茶品牌價值仍在。據此,鳳岡縣人民法院作出強制管理裁定,采取“強制管理”的執行方式,協商華盛房地產公司接管黔韻福茶業公司的茶園、廠房設備等全部資產,代為清償黔韻福茶業公司拖欠的土地租金和工人工資,同時協調相關單位繼續做好對黔韻福茶業公司黑茶品牌的扶持工作,并按每年80萬元經營收入抵償債務。華盛房地產公司在接手管理相關茶園后,立即投入資金復工復產,招聘數十名員工從事茶葉修枝、茶園除草、茶葉施肥等工作,目前茶園生產正在逐步恢復。
【典型意義】
鳳岡縣人民法院堅持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秉承善意執行理念,采取“放水養魚”策略,將被執行人無力經營的數百畝茶園和加工廠在無法拍賣的情況下,交給申請執行人經營管理,防止被執行資產嚴重貶損,幫助被執行人走出困境,逐步恢復“造血功能”,既解決了數十名員工就業,保障了國家對我省茶葉品牌的扶持項目,同時有效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
正安浙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重整案
——42天從預重整到重整實現復工復產保交樓
【案情簡介】
受經濟下行壓力和房地產市場下跌的影響,正安浙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所開發“云港廣場”項目長時間停工停產,導致拖欠118人近370萬元工資、1600余套房屋不能交付購房人、大量工程債務無法如期清償。正安縣人民法院于2022年8月18日決定在庭外對其進行預重整,在法院監督指導下,臨時管理人和正安縣突出房開處置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招募投資人,并以投資款作為共益債務為條件,迅速引進投資款1500萬元匯入臨時管理人賬戶。正式受理重整后,通過問卷調查形式征求債權人重整意見,同年9月27日召開第一次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重整計劃,僅用42天就通過重整草案。關于土地稅費問題,經多次府院聯動,由稅務機關對所欠稅款進行債權申報,不影響工程驗收和產權辦理,以保障購房人和債權人權益。
投資款到位后,原施工單位迅速組織施工隊伍進場并約定施工進度及工程量,該樓盤復工復建有序推進,2023年1月已通過工程抵債2527.60萬元,并擬于2023年4至6月辦理竣工驗收并交付,其中商鋪1264戶,公寓432套。該樓盤復工解決約100人就業,商鋪交付開業后可安置就業人員約5000余人。
【典型意義】
保交樓是解決問題房開爛尾樓遺留問題,實現保民生、保穩定的重要抓手。正安縣人民法院通過預重整引入投資人后,在重整程序中盡力實現破產重整對企業的挽救功能,使企業在困境中輕裝上陣、主動讓利不躺平。通過府院聯動機制解決土地稅費“證繳分離”、工程竣工驗收等遺留問題,在工地復工、投資有望、問題可解的預期下,極大地提振了購房人和債權人的重整信心,使本案重整方案得以順利通過,實現問題樓盤矛盾糾紛的實質性化解,保障購房人和債權人的利益最大化。
某電子商務公司訴楊某勞動爭議案
——“平臺+騎手”等新型用工模式中,如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案情簡介】
某電子商務公司系經營網絡訂餐及配送業務的平臺公司,該公司與楊某簽訂《騎手勞務合同》,雇傭楊某為外賣送餐員,由楊某為某電子商務公司按時按量完成配送任務。合同約定雙方為勞動關系,工資按單提成,多勞多得。后某電子商務公司又與楊某簽訂《業務分包合作協議》,但該協議內容模糊。楊某在配送外賣過程中,接受該公司的工作規范管理,該公司對楊某進行派單、考勤管理。后楊某因工作期間受傷,向勞動仲裁委申請確認勞動關系及賠償工傷損失。仲裁委認定雙方成立勞動關系,該公司不服該裁決,向習水縣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雙方不成立勞動關系。習水縣人民法院作出判決:一、某電子商務公司與楊某自2020年5月30日至2021年5月16日存在勞動關系;二、駁回某電子商務公司的訴訟請求;三、駁回楊某的其余仲裁請求。宣判后,某電子商務公司不服,向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典型意義】
“互聯網+”新經濟模式下,產生了“平臺+騎手”等新型用工模式。本案在認定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重點從實際的用工關系是否具有較強人身和經濟依附性、用人單位是否有符合法律法規的主體資格、勞動者提供勞動是否是用人單位的業務組成部分等方面進行綜合審查,依法審慎處理新型用工形式下的確認勞動關系糾紛,切實服務保障穩就業工作。
一審:羅亞楠
二審:李柏杉
三審:李 蓓